三昇体育

网站首页

XXYW

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校新闻 > 正文

防疫不停研,辽东人在行动

来源:科研处     发表于:2020-03-23    点击:

万众一心迎挑战,众志成城战疫情。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我校广大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在保证自身健康的前提下,坚持有序开展科研工作,用实际行动体现了辽东人的责任与情怀。

一、积极开展疫情防控相关科研攻关与成果转化

信息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医疗装备研究所苏映新高级工程师团队积极参与到地方政府的疫情防控工作中。他们与丹东孚维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进行“城市疫情灾害监测指挥控制系统”的研发,通过多种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一套针对重大自然灾害,大规模传染疫情的城市监测预警指挥控制系统。目前该项目已经作为丹东市重点疫情防控信息化项目推荐申报“辽宁省科技厅第三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攻关科研项目”,现已通过丹东市初审和科技厅复审,正在等待最终评审。同时该项目还作为丹东市唯一的疫情防控信息化项目,由辽宁省重点推荐参加第九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创新专业赛。



工程技术学院关宏强老师针对疫情防控研发出一种非接触无人看守自助红外人体测温仪。该设备通过红外传感器快速采集、计算、修正最后显示人体体温,解决了人体体温快速无接触测量的需要,并带有超温报警功能,可与门禁系统接口,适合于工厂、学校、机关、车站等人群密集的场所,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该设备已入选“科学防疫辽宁我先行”疫情防控科研推荐成果并由东北科技大市场做推广和转化。关老师在此基础上又继续开展研究并进行产品升级,先后研发出便携式自助红外线人体测温仪和测量腕温的红外线非接触测量仪,使得体温测量更准确,更方便。



服装与纺织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林野川老师带领大学生行为数据分析研究所研究人员与学生处联合研发出一套属于我们学校自己的“健康报告平台”。该系统通过信息化、大数据手段,准确掌握学生的健康状况和去向,按照“一生一档,不漏一人”的原则将我校全部学生纳入该系统中,满足了学校对疫情防控工作的信息采集要求,为我校科学有效地防控疫情,保护好学生健康及生命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该系统在数据展示方面达到了省内先进水平。



农学院实验中心主任、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实验师杨东霞老师积极与东北科技大市场合作,将两项专利《一种多功能自动消毒除菌自洁环保垃圾桶》和《多功能自动消毒除菌洁净环保垃圾桶》作为科学防疫辽宁我先行疫情防控科研推荐成果向全社会公开并积极进行推广和转化。                

                


 

二、积极开展技术攻关与服务,助力工农业复工复产

信息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医疗装备研究所苏映新团队积极开展企业委托的横向课题的重点攻关,团队成员在无法现场办公的情况下,在家里搭建了研发平台,进行项目研发。项目组成员在完成个人设计工作的基础上,利用“钉钉”等软件进行线上项目交流,保证了企业新产品的研发进度。目前已经完成了丹东通博电器(集团)有限公司委托的“工业气体超声波流量计(管段式)”项目的3版硬件设计,并进行了调试。完成了丹东皓宇科技有限公司委托的“激光粒度仪的技术升级”项目新的设计方案和硬件原理图的设计,目前正在进行PCB布板。

化工与机械学院纺织机械与控制技术研究所韩贤国教授团队坚持居家网络办公,有序开展科研工作,目前已获得了一项有关医疗器械方面的实用新型专利,并积极开展锦纶56纤维的纺纱技术方面的研究。

服装与纺织学院陈卓林老师与辽宁精化科技有限公司的校企技术服务项目筹划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目前正在与企业积极商谈组建辽东学院精化科技数码印花设计课题组相关事宜。

农学院小浆果研究所黄国辉教授团队密切关注疫情对小浆果产业的影响,积极为企业和种植户提供多种安全有效的技术支持。疫情防控期间正值该团队温室蓝莓早熟新品种 “H5”选育观察的关键时期,为了保证该项目的顺利进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团队成员轮流到基地进行试验,为冬末春初辽东地区蓝莓生产抢占国内市场赢得先机。进入三月份以来,随着天气转暖,农业生产进入了关键的春耕备耕阶段,为了不耽误春耕生产,黄国辉教授团队积极与地方政府沟通,深入到我市蓝莓种植面积较大的汤山城镇,根据当地疫情防控方案,采取不进村、不入户、不接触方式直接进入果园进行生产指导。同时,该团队利用其在品种资源和新品种研发方面的技术优势,通过蓝莓种植户微信群答疑、电话指导、栽培知识线上公开课等方式积极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并为农户提供线上生产方案,针对疫情期间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生产方式,尽可能地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农学院生物产业研究所刘晓红高级实验师食用菌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创新团队借助丹东元尊虫草科技有限公司的实验室,在做好防护、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坚持有序开展食用菌育种科研工作。从2020年1月18日到3月13日期间共完成4株孢子头北虫草母种的分离、2株红色野生菌株的驯化、4株尖头菌株的转色出草检测和15株菌株的出草培养实验,为食用菌种植户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农学院满族道地药材种植技术研发平台王鹏副教授团队在疫情防控期间加强线上交流和远程协作,积极与满药种植企业和农户实行不见面合作,并对一些调研类项目通过函询方式与相关人员进行交流、沟通。同时,该团队还完成了2020年中央财政专项科研平台建设项目的论证规划。

农学院大果榛子研究所高利副教授大榛子产业技术示范与推广创新团队发挥团队优势积极开展线上培训,疫情防控期间先后为东北三省及河北地区种植户讲解榛树修剪技术,为吉林省靖宇县举办“我国平欧杂种榛生产现状及展望”学术报告,为宽甸县镇江镇西江村种植户通过微信讲授大果榛子栽培管理技术,受众人数近千人。同时团队成员还通过微信沟通的方式相互交流大榛子田间试验方案制定、实验药品和肥料等情况,为5月进入田间实施阶段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农学院海岸带生物技术研究所王丹生教授水产健康养殖团队围绕水产生物饵料培养和水产工厂化养殖技术,积极开展中试车间的建设准备工作,目前正在与厂家沟通争取尽早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计划在疫情结束之后投入使用,成为丹东地区水产健康养殖业第一个标准化技术服务平台,为广大水产养殖户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团队成员还积极进行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指导工作,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四月份即将开始组织实施。


 

三、积极开展人文社科研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服务

经济学院地方经济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李永久教授团队在已取得的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团队研究力量,开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研究工作,积极申报丹东市“十四五”发展规划研究课题并获批承担《丹东市“十四五”期间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研究》和《丹东市“十四五”期间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发展思路研究》两项课题研究工作。在疫情防控期间团队克服不能现场调研的困难,通过网络、电话、微信等现代通讯手段与团队成员联系开展资料收集、整理和调研任务,居家继续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目前基本按时完成研究任务。与此同时,根据团队建设任务,组织团队成员积极开展国家、省有关科研机构的科研项目申报和督促在研项目的研究工作。

管理学院郑辽吉教授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创新团队时刻关注辽宁省和丹东市十四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积极开展“丹东全域发展思路研究”及“辽宁城乡融合发展思路研究”等课题的研究。由于课题研究正值疫情防控时期,郑教授采用微信群、腾讯会议等方式与团队成员保持沟通联系,重点进行应急管理机制相关研究工作,并组织成员听取国内的文旅讲座,了解疫情对国内文旅产业的影响及未来变化趋势,与国内同行一样,在疫情持续期间练好内功,提升服务于社会的研究水平。

管理学院边境民族研究基地白以娟教授团队在疫情防控期间坚持居家做科研,疫情防控和团队建设并重。白教授带领团队成员紧密跟踪国家边境民族建设形势变化,及时调整研究方向,吸纳新的团队成员,并积极申报中央财政专项建设项目,初步形成了新的边境民族研究创新团队建设方案。同时以边境民族研究基地为载体,进行对外学术交流与沟通,主动联系国家级优秀专家,交流研究领域和研究项目合作情况,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管理学院加速度外语研究所胡国洪副教授团队利用抖音直播平台,每天坚持开展“加速度‘学科教育+家庭教育支持‘抗疫’、促进家庭和谐直播公益讲座”,给学生家长提供必要的家庭教育支持。在疫情防控关键阶段,胡老师还利用专业优势积极提供相关外文宣传资料的翻译工作,其翻译的《健康公告》和《军克久消毒液的国际宣传基本材料》均被丹东市政府和有关企业采用。

朝韩学院中韩朝文化产业合作创新研究中心王金霞副教授团队充分利用网络手段进行商讨和沟通,最大程度的保证各项科研工作的正常运行。在疫情防控期间成员共撰写并提交资政报告4篇,为相关部门献计献策,充分显现研究团队服务地方的作用和能力。

临江校区: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临江后街116号邮编:118001

金山校区: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文化路325号邮编:118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