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昇体育

《爸爸的“集结号”》被学习强国平台“我和我的祖国”征文栏目刊载

作者: 时间:2019-10-30 点击数:



编者按:在辽东学院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比赛中,后勤服务总公司职工于明撰写的《爸爸的“集结号”》获得一等奖。经推送到学习强国平台“我和我的祖国”征文活动栏目后,于10月28日刊载。


爷爷”的形象,在我的记忆里是个空白,只是小时候,每到春节,家里会收到“公社”送来的一张年画和二斤蛋糕,妈妈说这是烈属享受的待遇。多次向爸爸问及,他对“爷爷”也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随着我的长大,不断探究,“爷爷”的过往逐渐清晰起来。

远去的“爷爷”

爷爷叫于学贵,1947年一个寒冷的冬日里,爷爷走上了解放全中国的道路,当时,爸爸四岁,二叔两岁。爷爷离家后音信全无,直到1958年,家里收到阵亡通知书和革命烈士证书,才知道爷爷已经牺牲,可牺牲在哪?怎么牺牲的?安葬在哪里?无从得知。日夜期盼爷爷平安归来的奶奶听此消息,加上多年的辛勤操劳,一病不起,不久离开了人世,去世前,一遍又一遍地叮嘱爸爸“一定要找爷爷的牺牲地”。

1968年春天,一个50多岁的男人找到在乡里工作的爸爸,自称是爷爷的战友,从他口中,得知了爷爷的牺牲经过。1949年5月,爷爷所在的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二军”奉命解放安阳城。当时,敌人在安阳城外设置了六道防线,经过一番血战,解放军部队冲破了敌人的三道防线,在攻打到一道壕沟的时候,需要工兵先把壕沟两旁的土垫起来,然后在沟顶上搭浮桥,以便于大部队冲锋。就在搭浮桥的过程中,爷爷被敌人的机枪射中,身中数弹,当场牺牲……那一战,解放军歼敌3万余人,解放了安阳。而爷爷所在的连队,最后只剩下7个人……爷爷牺牲时年仅25岁。

何处埋忠骨

知道了爷爷阵亡的地点后,爸爸先后给安阳市烈士陵园去过3封信,询问爷爷于学贵的安葬地点,可对方的答复都是:查无此人。由于娶妻生子忙于工作,寻找爷爷一事便被爸爸搁置下来,但心中那份牵挂时刻萦绕在心头。退休后,爸爸身患重疾,半身不遂,行动不便,但寻找爷爷的念头却越来越强烈,多次跟我提起。2006年,爸爸遭遇了一场病危,经全力抢救苏醒后,爸爸第一个念叨的就是爷爷的事。当时忙于工作,再加上急于给爸爸治病弄得我焦头烂额,没有更深地感受到爸爸的那份赤诚和思念。2008年初,爸爸来我家小住,又提起爷爷,看着爸爸浑浊的眼里透出那份期盼,我震惊了,是呀,我有爸爸,小时场我趴在他宽厚的肩膀上不肯下来,他背着我,给我讲有趣故事。这样的父爱,我感受到了,而他没有……爸爸记忆里只有这样一个场景:“那个冬天里,家里来了好些人,奶奶在紧张地忙碌着,四岁的他站在一边看着进进出出的人,不知家里在干什么。爷爷临出家门,抱起了他,摸了摸他的头。”这是爸爸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感受到的父爱,而当时两岁的二叔连这样的机会也没有!

2008年春节过后,我在网上查到了安阳市烈士陵园的电话,接电话的是该陵园的宣传科长金卫东(是后来才知道的),金科长是个十分热心的人,又是老职工,对安阳市和安阳县的情况十分了解。他在市陵园没有找到爷爷的信息,心想,会不会在县陵园呢?果然,经过他的一番查找,在县陵园找到了爷爷的信息,部队番号、姓名、牺牲年月完全吻合。

接到金科长的电话,我很是兴奋,迅速将信息记录下来。当我把记录爷爷信息的纸片交到爸爸手里的时候,他先是用不相信的眼神看着,嘴角急促抖动着,不停地问我,这是真的吗?准确吗?当我回答好几个“是”以后,爸爸无语了,眼睛盯着那张纸,一行老泪流了下来。是呀,一家三代人六十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夙愿得偿,这份情感是旁人所无法理解的。激动过后,爸爸拿起了电话,用颤抖的声音告诉二叔,老哥俩在电话两头又一次泪流满面。第二天,二叔给我打来了电话,问我是怎么找到爷爷的。我说,我爸不是告诉您了吗?二叔说,我想听你再说一遍。我忽然间明白了什么,就把寻找经过又详细地说了一遍,说着说着,电话那头传来不可遏制的哽咽……

吹响“集结号”

2008年6月,那个温暖的季节里,爸爸、妈妈、二叔在我弟弟的陪同下,奔赴那个曾经洒满烈士鲜血的地方——安阳。在拜祭的时候,陵园工作人员告诉爸爸,安阳市和安阳县两座烈士陵园共有1050座烈士墓,三分之一都是辽宁籍的,可是60年来,有亲人来祭拜的竟不超过10座。而来安阳县烈士陵园拜祭的辽宁籍烈属,爸爸是第一人。这深深触动了爸爸,感同身受,爸爸想,也许其他烈士的亲属还不知道亲人们已经埋骨在千里之外的安阳,既然自己知道了,作为一名退休干部,一个共产党员,有责任有义务把这个消息告诉更多跟自己一样的烈士亲属,让更多烈士忠魂回归故里,让更多的家属的心灵得到慰籍。

按照爸爸的要求,我弟弟把丹东籍及东北三省籍烈士的墓碑一一拍下了照片。回到丹东后,爸爸将这些照片整理好,根据上面的地址,逐个街道、村屯地寻找。两年的时间里,在丹东、东港市的街头和孤山、黄土坎、北井子等乡镇的道路上,经常会出现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一个拄着拐行动缓慢,另一个搀扶着他,累了,俩人就坐在路旁歇一会儿,渴了,就喝一口自带的白开水。曾有人质疑过爸爸的举动:“你这样做给多少钱呀?”爸爸笑了笑回答道:“不要钱。”是呀,让烈士英灵得到告慰,让烈士家属了却心愿,是可以用钱来衡量的吗?让爱传递,情意无价呀!作为子女的我们,更多的是担心爸爸身体受不了,劝爸爸别累着,并允诺可以帮他来寻找。可爸爸依然乐此不疲,累并快乐着行走在寻找的路上。

个人寻找毕竟力量单薄,随着时间的推移,爸爸的心情有些焦急了,想早点把消息告诉那些烈士亲属的急切心情让他辗转难眠。经人指点,我和爸爸联系上丹东日报、辽宁电视台新北方栏目组。丹东日报连出五期专门报道爸爸寻找烈士家属的事迹,新北方栏目组也连出四期专题报道。在这两家媒体的推动下,辽宁日报、大连日报、华晨商报、长春日报、黑龙江日报、重庆电视台等省内外多家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在黑土地上吹响寻亲“集结号”,截至2010年,共为39位烈士寻找到了亲属。

2010年清明节,辽宁电视台新北方栏目组组织了题为“安阳英雄祭”的活动,带领爸爸和已经联系上的烈士亲属一起来到安阳,专程来祭扫烈士墓,我也有幸陪同前往。一踏上安阳土地,许多烈士家属的眼眶就开始湿润了,哭声不时在我耳边响起,仿佛是听到了亲人的召唤。看到这些烈士家属终于见到了亲人的陵墓,完成了多年的心愿,爸爸感到特别欣慰,那份幸福始终洋溢在脸上。安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组织了一场隆重的祭拜仪式。

2011年3月,爸爸应邀参加辽宁电视台“感动辽宁十大新闻人物”的颁奖晚会,晚会上主持人问爸爸:“是什么力量让您坚持?”“感同身受!”爸爸回答。“还会继续下去吗?”“会的!那还有500多位无名烈士,我还要帮他们找到家,我身体不行了,还有儿子。”一旁陪伴的我,心中那份使命感油然而生。主持人转而问我:“你会继续吗?”“会的,让爱传递,让烈士英灵得到告慰!”我坚定地回答。

一直在路上

鲜花献英烈,哀思祭忠魂。革命烈士是一个国家光辉历史的记忆,也是一个民族坚强不屈的脊梁。烈士们生前为了保家卫国,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但有些人死后埋骨他乡,其身份、家庭地址鲜为人知,亲属更是不知其墓地在哪儿,这是一种说不出的痛。爸爸坚持义务为烈士们寻找亲人,不止是为了慰藉亲人,告慰烈士,更重要的是告慰历史。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历史构成了一个民族的共同记忆,历史也锻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品格。在中华民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贫弱走向富强、从屈辱走向复兴的征程上,每一位先烈的背后都有一段不应被忘却的英勇,每一个为国捐躯的先烈都应该被敬仰,每一种舍身报国的壮举都应该被铭记,他们的崇高精神历久弥新。为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尊重先烈,助力“为烈士寻亲”,给烈士以告慰。

由于父亲日渐老迈,我也工作繁忙,无法再集中地外出寻找,但这项工作始终没有停止,我们将有关烈士的信息整理汇总,所有已联系上的烈士家属建立了微信群,随时沟通,每有来人或来电询问,我们都积极帮助提供信息和线索。现在,我在河南郑州读书的女儿,每年都代表我们去安阳陵园扫墓,她也利用这个机会,尽可能地收集有关烈士的信息。

(作者单位:辽东学院后勤服务总公司)

版权所有:辽东学院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新闻热线:0415-3789079
Email : ldxyxcb@163.com